國學時間‖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
——出自《史記》
【釋義】桃樹不招引人,但因它有花和果實,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,走成了一條小路。
【典故】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論》: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!“諺曰:‘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!搜噪m小,可以諭大也。”
意思是:他那忠實的品格確實得到了將士們的信賴呀!諺語說:‘桃樹李樹不會講話,樹下卻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條小路!@話雖然說的是小事,但可以用來比喻大道理呀。”
【延伸】“桃李”的意象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有多重含義,它們常被被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。如《詩·召南·何彼襛矣》有云:“何彼襛矣,華如桃李!碧諟Y明用桃花源來描繪其設想的人間仙境,桃花是仙境中一個重要的意象。
“桃李”也指賢才俊彥。宋朝楊萬里在《送劉童子》中說:“長成來奏三千牘,桃李春風冠集英!彼^“桃李天下”“桃李滿園”,這里的“桃李”講的是桃李結(jié)出的碩果,即優(yōu)秀的學子,人們常用“桃李之教”感念師德。
不過“桃李”最重要的內(nèi)涵,是其被用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。只有具備這樣強大的人格感召力,才能感召人心,人們才會紛紛聚集在桃李樹下,以至于踏出一條小路來。
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,在現(xiàn)代很多時候用來贊美教師。教師是平凡而光榮的職業(yè),是平凡中孕育著偉大的職業(yè)。教師沒有顯赫的地位,只是在三尺講壇默默耕耘的一介書生。三尺講臺就是教師的人生舞臺,他們在這里默默耕耘,這里沒有歡呼、喝彩、鮮花與掌聲的伴隨,也沒有鎂光燈的閃亮,更沒有一呼百應、只手遮天的權(quán)勢。但通過踏踏實實做研究、認認真真?zhèn)湔n、實實在在育人,教師自然就具有了人格感召力,自然就能夠吸引學生們來學習,自然能夠得到學生的愛戴,自然能把一批批的人才培養(yǎng)出來,送至社會、惠及他人。這正是所謂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
【近義詞】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
【造句】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,我對你們的贊意,對你們的感恩,是那樣發(fā)自肺腑的虔誠。
【感悟】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會夸夸其談,為人真誠篤實、德才兼?zhèn)洌匀荒芨袆觿e人,受到別人的敬仰。
來源:深度播報
以上是關(guān)于國學的相關(guān)信息,以供大家查看了解。想要了解更多國學信息,第一時間了解國學相關(guān)資訊,敬請關(guān)注唯學網(wǎng)國學欄目,如有任何疑問也可在線留言,小編會為您在第一時間解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