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早教班中的“國學”大熱。各種讀經班、學堂上,總角小兒搖晃著腦袋念著弟子規(guī)、背著三字經,幾成一景;放學路上,一大一小唐詩接句,并不鮮見。讓更多孩子在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蘊養(yǎng)中成長,“小書生”究竟如何學好“大國學”?還真有點門道。
國學中發(fā)現生命的莊嚴
廣義的國學,是把五術、六藝、諸子百家之說統(tǒng)統(tǒng)歸于國學囊中。其中除了佛教是外來宗教,基本全是誕生于中華本土,因此國學又被稱為“中國學”。中國,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國家,之所以屹立不倒,有其準則。先秦經典、諸子學說、兩漢經學、魏晉玄學、隋唐佛學、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、六朝駢文、唐宋詩詞、元曲與明清小說等歷代文史學說,匯集成一套完整的思想文化體系,流傳至今。
中華五千年文明,國學經典浩如煙海,究竟哪些符合青少年的學習特點?專家認為,學什么,先從明確學習的目的說起。
“國學經典凝聚著古人深刻的智慧與精神。學習的意義,在于發(fā)現生命的莊嚴,人生的價值,”嘉定區(qū)中光高級中學校長路光遠說。在他看來,國學的研習,不是死記硬背,要從性情涵泳開始,所以孔子強調詩與禮樂的教化作用。
舉例來說,墨子“節(jié)用”的命題培養(yǎng)學生節(jié)儉樸素的品德。中國人民一向以節(jié)儉為榮,以奢靡為恥,F在大多生活條件優(yōu)越,很多人沒有了節(jié)儉的生活習慣。通過對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學習,讓孩子感受到這種美德的價值存在!靶Q吐絲,蜂釀蜜,人不學,不如物”,《三字經》培養(yǎng)孩子勤勉好學的學習態(tài)度!叭硕鵁o信,不知其可也”(《論語·為政》),《論語》培養(yǎng)學生誠實守信的崇高品性。在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觀念中,重諾守信是人與人之間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,《周易》“革故鼎新”的變革思想,就是培養(yǎng)激勵青少年求新求變的創(chuàng)新精神。
循序漸進,片段教學
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接觸國學經典?語文特級教師、楊浦區(qū)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主任王白云認為,循序漸進是重要原則。研究證明,較小的孩子,理性邏輯能力還不夠,因此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,重在誦讀,輔之以教,旨在積累、熟悉國學經典篇目。今后,隨著古漢語知識的不斷增加和生活閱歷的不斷豐富,他們將在人生旅程中,沿途生發(fā)感受,體悟更深。
對于經典,與其讓小朋友整本不知所云地“啃”,家長不如多花些心思,選擇其中兒童可以有感性認知、生活經驗的片段進行教習。他們一定會對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語言表達產生好奇或者興趣,并留下美好的情境記憶。
如,想讓孩子更充分理解個人與社會關系的意義,不妨從《論語》中挑選出這樣一句: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!本褪钦f,(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能)讓年老的人心安,讓朋友們都信任自己,讓年少的人都懷念自己。因為語句結構整齊,孩子容易記憶,“老者”、“朋友”和“少者”三種年齡段的人,通過對比,很快就能理解。
再如,《弟子規(guī)》 中有一段:“用人物,須明求。倘不問,即為偷。借人物,及時還。后有急,借不難。凡出言,信為先。詐與妄,奚可焉!边@樣的行為指導,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尊重他人、懂得誠信。
《大學》里有“人之有技,若己有之;人之彥圣,其心好之,不啻若自其口出。”說的是,別人有本領,就如同自己有本領;別人有美德,自己也喜歡,不僅僅是口頭上,而是真的從內心喜愛。這句話,能幫助孩子理解快樂就是與朋友一起高興,懂得與別人分享,就能感受到快樂。
除此以外,國學經典中還有大量名句,或蘊含深刻的哲理,或寄寓傳統(tǒng)的美德,或彰顯母語的魅力,孩子便于記憶并容易理解。如: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、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、“兩個黃鸝鳴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”等等。不僅啟迪孩子人生,弘揚傳統(tǒng)美德,也可令其進一步感受漢語言文字之美。
對于爸爸媽媽來說,選擇適合孩子的經典古文片段并不難,只需在了解他們教育需求的前提下,用合適的方式、合適的內容,讓孩子在中華浩瀚文明的浸潤中,認識自己、感受世界。
不囿于書本,走進“大國學”
也有教育界人士認為,在國學教育時,將傳統(tǒng)文化與綜合素質培養(yǎng)結合起來,用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髓滋養(yǎng)孩子的精神生命,并內化為精神品格、氣質修養(yǎng)。這才是國學學習的價值所在。同時,應該認識到,學國學,愛國學,把國學看作一種思維方式和工具,不生搬教條,拘泥于古文原典在當時所表達的語義和情境,要能夠借用其觀點、思路、方法,活學活用,取其精華去其糟粕,讓它服務于孩子今天的生活和未來的發(fā)展,讓國學跨越時空的經緯,重新在今天的世界里豐富。
對于國學的學習教化,也不應僅僅拘泥于書本典籍、詩詞歌賦,在對青少年的培養(yǎng)過程中,應倡導“大國學”理念。正如季羨林所言,"國學" 就是中國的學問,傳統(tǒng)文化就是國學!
王白云說,在鼓勵孩子走進經典時,不可過度,若一味將其關進書齋,可能錯失了在更大天地中自由成長、發(fā)展個性的良機。不妨帶孩子看一出京劇,跟城隍廟里的手藝老師傅學者捏倆面人,靜下心扶著小手練幾張“永”字,帶娃娃登黃山,看看那個幾百年的迎客松……透過這些,都能跳出書本,帶領兒童感受文字以外的中華文化魅力,也在童年記憶里留下多彩的書頁。
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了,想要了解更多相關信息,請您關注唯學網。唯學網是一個大型的教育培訓平臺,各種類型的教育資訊應有盡有,是您獨一無二的選擇。
|
|
||
|
|
||
|
|
||
|
|
||
|
|
|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