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,掌握正確的方法是學好古箏的關鍵
任何一門學科想要進步都需要技術。學習古箏也不例外,對于初學者,掌握正確的方法很重要。如果是錯誤的演奏方法,一旦形成習慣,就會嚴重地影響訓練和表演水平的提高。
一般來說,初學者要了解正確的姿勢、手形、運指方向和彈奏方法。姿勢以坐式為多,一般坐在琴的右側,身體正中心對準一號琴碼坐正,腰部與面板同高。身體離側板一拳左右。雙腿分開呈“稍息”狀。手形為半握拳狀,就像嬰兒睡覺時的手形。彈奏時運指方向與箏面平行,要求義甲正面觸弦,各指的彈奏方向與箏弦平面基本垂直,發(fā)力點在指關節(jié)。
二,豐富的表現(xiàn)力是學好古箏的必要條件
演奏者的音樂表現(xiàn)力具有決定性的意義。優(yōu)秀的古箏表演者往往能產(chǎn)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,使人身臨其境,情景交融,塑造出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。
如何提高音樂表現(xiàn)力?個人以為,首先要有正確的古箏演奏技法,對于音準和節(jié)奏的正確把握以及左手揉、滑、按、顫的技巧運用。特別是傳統(tǒng)樂曲,每個流派的風格都不一樣。要想細膩地表現(xiàn)出各個流派的特點全都靠左手的按弦。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較高的音樂感受能力和聽辯能力。在此基礎上,還要加入表演者對樂曲的理解,對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樂曲所表達內(nèi)容的了解,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(yǎng)。因此,我建議學琴的小朋友一定要多看一些人文藝術方面的書籍,以擴大自己的視野,有條件的話,最好也學學舞蹈、繪畫等相關學科,做到內(nèi)外兼修。
再者,豐富的表現(xiàn)力還要求表演者應有豐富的肢體語言,做到舉手投足都給人以美感,因為古箏表演是視聽藝術,觀眾不只要聽覺的享受,還要有視覺的美感。
三,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好古箏的基礎
興趣是最好的老師。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指出:“知之者不如好知者,好知者不如樂之者”。意思是說:對于學識,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,喜歡它的人又趕不上醉心于它、以它為樂的人。推而廣之,學琴也是一樣。
興趣是青少年學習的主要動力,學古箏的關鍵是培養(yǎng)孩子對彈琴的興趣。一般孩子剛開始學習時,感覺比較新鮮,再加上古箏的音色也很優(yōu)美,所以興趣容易培養(yǎng)。但時間一長,總練一些練習曲,再加上左手按弦按的手痛,就開始打退堂鼓了。如何把孩子短暫的興趣培養(yǎng)成穩(wěn)定的興趣呢?可以在教學中加進一些孩子們熟悉的小曲子,如《小燕子》、《南泥灣》等,讓孩子學習后回去彈給父母聽,滿足孩子的表現(xiàn)欲。另外,讓初學的孩子定期觀看同齡小朋友的精彩表演,用榜樣示范法來培養(yǎng)孩子們的興趣,這樣也可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以上就是全部內(nèi)容了,考生如需獲得更多樂器相關資訊,敬請關注唯學網(wǎng),唯學網(wǎng)是一個大型的教育培訓平臺,各種不同形式的教育資訊內(nèi)容與考試信息盡在其中。